PD-1/PD-L1抑制劑相關毒性管理
PD-1/PD-L1抑制劑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多,,在許多常見腫瘤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,,徹底改變了癌癥治療的格局。在我國,,納武利尤單抗及帕博利珠均已在中國上市,了解PD-1/PD-L1抑制劑相關毒性的種類及其發(fā)病特點,,及時識別,、規(guī)范處理這些毒性,已成為臨床醫(yī)生必須掌握的技能,。
?
PD-1/PD-L1抑制劑相關毒性(副反應)主要分為兩大類,,一為免疫相關副反應(immune-related adverse events ,ir-AE),,二為輸液反應,。副反應發(fā)生率于各文獻間報道不一,據最近一篇薈萃分析報道:總體發(fā)生率為66.0%,,而3級以上副反應總發(fā)生率約14.0%,。各常見瘤種間副反應發(fā)生率無顯著差異,納武利尤單抗與帕博利珠之間也無顯著差異,。
?
圖1:常見副反應和≥3級副反應
?
如圖1所示,,最常見的副反應:疲勞、瘙癢,、腹瀉,、皮疹、惡心,、食欲減退,、甲狀腺功能減退、關節(jié)痛,、無力等,,而最常見的≥3級副反應為:疲勞、貧血,、轉氨酶升高,、脂肪酶升高,、肺炎、腹瀉,、結腸炎等,。常見的副反應其≥3級副反應發(fā)生率不一定高。3級及以上副反應發(fā)生率較高的多為免疫相關副反應,。
?
免疫相關副反應發(fā)生率不高,,卻可以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死亡,臨床醫(yī)生需高度重視,。免疫相關副反應可以發(fā)生在全身各個系統(tǒng),,具體機制不明,臨床表現無特異性,,需要及早識別,,完善鑒別診斷,必要時請相關??茀f(xié)助診治。副作用的處理根據不同副反應及其嚴重程度不同而不同(見圖2),。第一個處理重點:是否需要停用PD-1/PD-L1抑制劑,?第二個處理重點:這些副反應是否需要使用藥物處理?流程簡單總結如下:
圖2:免疫相關副反應出來流程
?
免疫抑制在免疫相關副反應的處理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,,而皮質類固醇(以下簡稱激素)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,,其他免疫調節(jié)劑(如英夫利西單抗、替麥考酚酯)可以作為激素的補充治療(見圖3),。激素用量根據副反應的種類及嚴重程度不同而不同,,一般來說G2副反應給潑尼松/甲潑尼龍0.5-1mg/kg/d,而G3-4副反應給潑尼松/甲潑尼龍1-2mg/kg/d,,而心肌炎可能需要給藥甲潑尼龍沖擊治療,。皮質類固醇是irAE的主要治療,但應除外內分泌系統(tǒng),。大部分內分泌系統(tǒng)副反應僅需激素替代治療即可,,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補充甲狀腺素,高血糖/糖尿病患者補充胰島素,。
圖3:免疫抑制治療
?
尚無證據顯示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irAE可降低抗腫瘤療效,,有激素處理指征的,應及早使用激素,。激素治療有始還要有終,,減量一定要慢,從而防止副反應復發(fā):一般在副作用≤1級時開始減量,,減量時間一般>4周,,或者更長,。
?
什么情況下可以再次使用PD-1/PD-L1抑制劑?一般來說,,出現G3-4副反應后永久停用該藥,。但內分泌系統(tǒng)、肌肉系統(tǒng)副反應除外,,兩者無需永久停藥,。大部分G2副反應待癥狀或指標好轉后可重新啟用免疫治療,藥物不需減量,,但重啟時間應謹慎把握,。
?
?
?